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了解其来龙去脉。谋深虑远,方能行稳致远。通过对现代化战略安排的历史比较,可以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定力,这是一个执政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许多政治力量和先进人物为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奋斗和尝试,但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中国共产党。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尽管“文革”尚未结束,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仍重提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我们对推进现代化的战略规划能力是不足的,对现代化的内涵、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是不足的,曾发生急躁冒进的错误;当时我们执行现代化战略规划的政治定力也是不足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偏离了现代化建设。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邓小平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目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安排。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了“三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次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它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领导集体都坚持并不断推进“三步走”战略安排:到20世纪末,中国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党的十九大面临两个新情况:第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需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略高于预期,邓小平提出的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应有所提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上确立了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重申了党的十九大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全面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未来五年开局起步的主要“目标任务”。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本文作者:时青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文章来源:上海市社联科普处。联系邮箱:mengning01@yeah.net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